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里,儿童尿床属于正常现象,等孩子长大一点,就不会尿床了。然而实际上,3岁以上儿童如果还尿床便可能是遗尿症了,需进行检查和规范的治疗,但却因为家长的侥幸心理而让孩子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机。

医院的许玲院长表示,儿童夜遗尿病的知识普及和规范治疗刻不容缓。

十三岁的孩子还会尿床吗?

前不久,一位家长带着自己13岁的儿子周周来到医院找许玲院长看诊。原来,这位要上初中的小男孩前几日又在床单上“画地图”了。周周小时候就有尿床的习惯,但父母开始并不当回事儿,可不曾想尿床的毛病一直伴随着他长大。由于周周平日住在学校的宿舍,久而久之室友便发现了周周的毛病,不仅背后嘲笑他,私下还对外宣扬。周周因此内心痛苦自卑,甚至不愿再去学校。在父亲的耐心询问下周周这才扭捏着说出实情,可是十几岁的孩子难道还会尿床吗?百思不得其解的父亲经过网上查询资料,才知道儿子也许患的是夜间遗尿症,并打听到了医院的许玲院长可诊治遗尿症,才带着孩子赶忙来就诊。

许玲院长说,门诊上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,患者会觉得难以启齿,很多家长也不理解,造成很多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。

儿童遗尿需重视

统计学资料表明,夜遗尿发病率远比想象的高,我国约25%的3岁儿童、16%的5岁儿童、10%的7岁儿童、5%的11-12岁儿童和0.5%-2%的成人患有夜遗尿,并且有1-2%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。儿童尿床虽然普遍,但公众对于儿童夜遗尿知晓率仅为62%,只有不到30%医院就诊。

“儿童夜遗尿即为通俗说法中的‘尿床’。”许玲院长介绍,儿童夜遗尿是指儿童3岁以后夜间仍然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,每周2次以上,持续3个月以上;10岁以上可适当放宽指征。生活习惯、家庭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儿童夜间遗尿情况的发生。

许玲院长表示,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。

原发性遗尿症是指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,约占70%~80%,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:

大脑皮层发育延迟,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,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,将尿液排出;

睡眠过深,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;

此外,还有夜尿产生过多和膀胱容量过小等原因。

遗传因素: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。

继发性遗尿症多继发于下尿路梗阻、膀胱炎、神经原性膀胱等疾病。

遗尿症的危害知多少?

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,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。

遗尿症影响患儿睡眠质量,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,导致患儿个子矮小,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。

遗尿症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,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,长期以往还可能会影响到患儿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。

如果遗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,还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下降、记忆力变差,反应迟缓,大脑发育受到影响,导致孩子智商低。

儿童夜遗尿症高发的年龄是3-12岁,但很多家长却认为,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出现尿床的问题,主要是因为年龄太小的缘故;等到孩子大了,尿床自然会好,所以并不去寻求正规治疗。

许玲院长表示,实际上,这种“等等看”的态度往往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痛苦。虽然有部分患者在年龄稍长后会自愈,但大多数还是需要进行干预和治疗。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遗尿的情况,医院就诊,查找遗尿的原因。

许玲院长说,儿童夜遗尿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,对待儿童夜尿症,家长应医院,遗尿症专病门诊就诊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。儿童遗尿症并不可怕,及时诊治,大部分患儿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可以完全治愈。

许玲院长还表示,在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夜间叫醒、控制睡前饮水等行为矫治和诱导、沟通等心理治疗。对家长而言,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多说教、训斥,更不要在他人面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,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。希望通过医生、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使患儿早日摆脱夜遗尿的困扰,健康、茁壮、快乐地成长。

壹点号六一儿童健康

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,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。

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kkmq.com/zzyhl/15301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