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 https://wap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一个人的力量,能够拯救大清的命运吗?

军武正片:晚清风云3辉煌幻灭

甲午战败后,李鸿章伤感地反省,说:“我办了一辈子事,练兵也,海军也,都是纸糊的老虎……不过勉强涂饰,虚有其表。”这次失利对这两支军队的缔造者李鸿章来说,则是对他一生功业的彻底否定。

提及晚清的这段历史,则不能不谈李鸿章,他大概是晚清史中最容易引起的争议的一个人物,梁启超曾评价他,“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谬,举天下之人而恶之,斯可谓非常之人哉”。中国的历史书虽然把笔墨集中在上层人物,但史官笔下的这些名人大多古板严肃,缺乏人情味,好在私人记载中的这些大人物却充满了生活情趣,今天我们就来讲讲“非常之人”李鸿章的逸闻趣事。

▲镇压太平军时期的李鸿章

第一首诗:李鸿章有比较著名的两首诗,第一首《入朝》是他年轻时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,充分显示了李鸿章年轻时的胸魄气略和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。其中的名句为:

丈夫只手把吴钩,意气高于百尺楼。一万年来谁著史,三千里外觅封侯。

定将捷足随途骥,那有闲情逐水鸥。笑指泸沟桥畔月,几人从此到瀛洲?

1、李鸿章谈御史言官

御史言官隶属于监察部门,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似乎老李对他们十分瞧不上眼:“此辈皆少年新进,毫不更事,亦不考究事实得失、国家利害,但随便寻个题目,信口开河,畅发一篇议论,籍此以崭露头角;而国家大事,已为之阻挠不少”。

2、李鸿章和曾国藩

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往往不好处理,好老师不一定带得出好学生,相反学生水平高了和老师的关系也不容易处理好。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学生,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人的关系非比寻常,李鸿章自己只要讲到讲曾国藩则必称“老师”,他认为曾国藩才是真正的“大人先生”,至于李鸿章的同辈人,老李还真没放在眼里,他觉得“现在这些大人先生,简直都是秕糠,我一扫而空之”。甚至在老李口中,我们还听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曾老师。

据李鸿章回忆,“从前我在他大营从他办事,他每天一早起来,六点钟就吃早饭,我贪睡总赶不上,他偏要等我一同上桌,我没法,只得勉强赶起,胡乱盥洗,朦朦前去过卯,真受不了……日久勉强惯了,习以为常,也渐觉不甚吃苦……饭罢后,即围桌谈论……他老人家(曾国藩)最爱讲笑话,笑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,个个东倒西歪的。他自家偏一些不笑,以五个指头作把,只管捋须,若无其事。”

严肃的曾老师教出了个好学生,此后李先生的作息十分稳定,就算到了晚年也还没什么改变,“每天六七点钟起,稍进餐点,即检阅公事。或随意看《通鉴》数页……午间饭量颇佳,饭后更进浓粥一碗,鸡汁一杯”。饭后即“脱去长袍,短衣负手,出廊下散步。非严寒冰雪,不御长衣。”

3、李鸿章办外交

李鸿章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,但是要让老李自己说,他的外交秘诀全是曾国藩教他的。曾国藩曾对李鸿章说:“你与洋人交涉,打配作何主意呢?”李鸿章沉思良久,才说:“我想与洋人交涉,不管什么,我只同他打‘痞子腔’”。曾国藩五指捋须,良久不言,半晌才徐徐开口:“依我看来,还是用一个‘诚’字,诚能动物,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……与他平情说理,虽不能占到便宜,也或不致过于吃亏”。

▲与日本谈判期间,70多岁的李鸿章被

一名日本人开枪打中头部

曾老师的一番教诲毕竟没有白费,李鸿章随后折冲于列强之间,为大清挽回了不少损失,某次大清与洋人谈判,举座的王公大臣不敢与洋人交谈。李鸿章到来之后,“放言高论,手讲指画……时复以手作势,若为比喻状”,老李这番别开生面的演讲效果显然不错,三名在座的洋人“仰面注视,如聆训示。”

这三个事例不过是李鸿章色彩斑斓一生的缩影,老李一生练兵、办洋务,有成功也有失败,晚清海陆军的兴衰似乎也预示着它的缔造者的命运。

▲李鸿章在英国访问

李鸿章与第一首国歌

但在文章最后军武菌想要加一个关于李鸿章的故事,故事内容是真是假无从考证,大家就当是一个段子来看一看吧。故事是这样的:

年12月,在德国埃森市的克虏伯家族历史档案馆里,厦门胡里山炮台主任胡汉辉查阅克虏伯大炮的历史资料时,无意之中看到克虏伯家族第四代掌门人贝塔·克虏伯写于年的一篇日记。在日记里,无意间记录了中国在外交场合演唱的国歌——这是最早记录中国国歌演唱演奏真实场景的文字。

年5月,贝塔·克虏伯随父亲应邀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,她当时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。她在日记里写道:“俄国的司仪每念到一个国家的时候,这个国家的代表就出来,并奏这个国家的国歌。”清国没有国歌,念到清国的时候,一个老头推着另一个老头出来。司仪宣布奏国歌,场地上一片死寂,没有任何动静,所有目光都投向了轮椅上的老头。随即,场地上又变得吵吵闹闹——大家在嘲笑清国竟然没有自己的国歌。

▲李鸿章与德国俾斯麦的合影

老头的脸从白到灰、从灰到红、从红到紫……没想到这个时候,在众目睽睽之下,在各国使节注视之下,轮椅上的老头豁然站起,清了清嗓子,用他沙哑的嗓子发出一种声音出来——高亢、苍凉又很悠扬!这是他家乡的民间小调(后改名为如今的“茉莉花”)。全场立即一片寂静。当老人唱完后,全场掌声不断。

这时候,小女孩贝塔·克虏伯也很激动,她日记原文是这样写的:她觉得这个老人“太可爱了、太好了、太伟大了!”并说她自己“眼帘挂着两行热泪,觉得这位老人太棒了!”后来,她爸爸告诉她,这是清国的官员,他叫李鸿章,唱的是他自己家乡的庐剧。

▲《茉莉花》是中国民间小调

早在年乾隆年间就被记录在

法国哲学家卢梭的《音乐辞典》中

从此流传全世界

李鸿章一行在欧洲访问俄、德、荷、比、法、英等国后,于年8月末抵达美国。在美国总统格罗弗·克利夫兰举行的欢迎宴会上,克利夫兰照例先唱他们的国歌《星条旗永不落》。这一次,李鸿章不紧张了,他用到了一首内容颇有豪气的唐诗,作者叫王建:“金殿当头紫阁重,仙人掌上玉芙蓉。太平天子朝天日,五色云车驾六龙。”

这是最早关于国歌歌词的文字记载,诗的内容也很有王者之气,可李鸿章当时唱出来的调子,依旧是他家乡的“倒七戏”——安徽庐剧。这首歌后来配上古乐,临时作为国歌使用,由于它是李鸿章最早使用的,被称为“李中堂乐”。但未得到清政府的批准。年10月4日清政府终于批准了第一首国歌《巩金瓯》,但是在6天后武昌起义就爆发了,历经多年的大清国覆灭。

▲大清的裱糊匠,一个人终究扶不起

一个从头到脚都在倒下的帝国

末尾放上李鸿章的第二首著名诗句,临终诗:

“劳劳车马未离鞍,临事方知一死难。三百年来伤国步,八千里外吊民残。

秋风宝剑孤臣泪,落日旌旗大将坛;海外尘氛犹未息,诸君莫作等闲看。”

这首诗写尽了李鸿章的衰老和无奈,自己一生为国效力,别人却在袖手旁观。

这一期节目我们回顾了大清在甲午惨淡的一年经历,大清的两支军队先后星散云流,大清面临灭顶之灾。到了这个地步,大清最后会如何覆灭,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节目吧。

最后还是那句老话:市面上的军事节目有很多,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叫《军武次位面》。

我们的视频在添加大量历史影像、图片和游戏动画的同时,为了重现当时的武器和场景,我们还制作了大量的动画特效,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一枚弹壳,一颗螺丝,争取还原武器当年的真实形象。这是很多其他军事节目无法做到的。

对于标题党,我们更喜欢同丰富的内容去传递给观众,因为即使标题取的再吸引人,没有一个足够好的内容,就像喝下去一瓶白水,满怀兴趣的拧开,喝下去却索然无味,而我们希望做的是一瓶需要认真酿造的美酒,不靠华丽的外表吸引人,但喝下去同样会让你回味无穷。只有真正的努力,然后让观众真的能学到各种军事知识,我们认为这才是军事节目应该有的样子。

前几期想要回顾和还没来得及看的小伙伴可以直接

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跳转观看

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

更多好货装备,尽在军武优选商城

商务合作请联系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kkmq.com/zzysm/151622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