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荣膺公益中国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xcyy/180416/6169886.html

邵朝弟应用八正散加味治验举隅

湖北中医药大学级硕士研究生许昌,王小琴

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,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,八正散为其常用治疗膀胱湿热之基本方。八正散一方收载于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全方由车前子、瞿麦、萹蓄、滑石、栀子、炙甘草、木通、大黄、灯心草组成,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功效。笔者有幸跟随邵主任抄方三载,应用八正散加味治疗多种下焦湿热证,取得一定效果,举例如下。

1、急性膀胱炎

查某,男,42岁,年8月l2日来诊。

2天前因食辛辣、酒后,小便时感尿道口有少许灼热刺痛、频数短涩不畅、量少色黄,少腹胀痛,腰酸痛,胸胁略疼痛,低热,乏力,口苦,口干,作呕频频,口臭,大便干燥秘结,两日一行。舌红苔黄厚腻,脉滑数。既往有烟、酒史。体检双侧肾区有轻度叩击痛、左侧较明显,双肾区有压痛无反跳痛。查尿常规红细胞(3+),蛋白(1+)。双肾、输尿管及膀胱B超和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。

诊断为急性膀胱炎。治当清热利湿通淋。药用:

瞿麦15g,萹蓄10g,滑石10g,车前子15g,栀子15g,炙甘草6g,木通10g,炙大黄6g,黄芩12g,柴胡12g,白茅根30g,茜草15g,灯心草6g。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。

并嘱其忌食辛辣油腻,禁烟酒。服5剂后小便灼热感明显较原来减轻,小便量也明显改善。随方调整,继服7剂后余症皆消。

按:急性膀胱炎属中医“热淋”证范畴。病机为湿热之实邪侵袭膀胱,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,通调水道功能下降。水道不畅则小便频急短涩及灼热刺痛。湿热实邪熏蒸膀胱,故溺色黄赤。因腰为肾之府,湿热犯肾,则腰痛拒按。犯少阳,致肝胆不调,气机不畅,则胁痛、口苦、作呕。实邪犯大肠,则大便秘结。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为湿热之象。患者食辛辣之品,又饮酒无度,致肝胆脾胃失司,湿热之邪内生,下注于膀胱,属淋证中之热淋。方中瞿麦、萹蓄性味苦寒、清膀胱湿热利小便,木通清心火、利小肠,车前子清肺、利膀胱,滑石、栀子清三焦湿热,大黄泻火利湿,黄芩、柴胡和解少阳,白茅根止尿血,甘草和中、调和诸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清热泻火、利湿通淋之功,故效果较好。

2、无尿症

程某,男,67岁,年4月10日来诊。

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量少,排出不畅,继而于3天后小便艰涩难下,伴小腹胀满。医院导尿管急治,排尿约mL,小腹胀满感立消,但第2天复发,病症如初。小便点滴不通、量极少,小腹胀满,坠痛,腰膝酸软,干咳少痰,口干不欲饮,便秘,舌红苔薄黄,脉细数。既往有吸烟史,无饮酒史。

诊断为无尿症。治当清热利湿,通利小便。药用:

瞿麦10g,萹蓄10g,木通6g,车前子10g,滑石10g,牛膝

10g,炙甘草6g,炙大黄6g,栀子8g,桔梗10g,杏仁10g,升麻10g,柴胡10g,白术12g。日1剂。服2剂后有小便可自下,继服5剂后小便基本如常,调整继进7剂后痊愈。

按:无尿症属中医“癃闭”范畴。病机为体衰气虚,气虚日久,州都之府气化功能失常,气化不利,湿热内生,熏蒸膀胱,致使小便癃闭。方中瞿麦、萹蓄清下焦湿热兼利小便,木通清火、泻小肠实热,车前子利水通淋,滑石、栀子通利三焦,大黄泻火除便秘,桔梗、杏仁、升麻、柴胡开宣肺气并提升中焦之气,甘草合中兼防苦寒太过、调和诸药。

3、慢性前列腺炎

徐某,男,38岁,年8月5日来诊。

半年前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开始出现尿频、尿急、尿不尽、尿道口灼热刺痛、尿后偶尔滴出白色液体,小腹及会阴部隐痛,性功能障碍。现小便频数,灼热刺痛,淋漓不尽,尿后滴白,小腹及会阴隐痛,阳痿,失眠,大便偏干,舌红苔黄,脉弦。既往有烟、酒史。体检前列腺腺体饱满,左侧前段质地较坚硬,有轻微压痛。查镜下前列腺液白细胞42个/HP,尿常规红细胞(2+),蛋白质(+-),白细胞(+-)。

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。治当清热通淋,疏肝解郁。药用:

瞿麦8g,萹蓄8g,木通10g,车前子10g,白茅根20g,茜草10g,香附10g,郁金10g,当归15g,生地15g,枸杞10g,白术10g,合欢皮15g,炙甘草6g。

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,并嘱忌食辛辣厚味及房事,禁烟酒,调畅情志,舒缓压力。服3剂后尿道灼热刺痛明显减轻,又服4剂后排尿自如,心情舒畅,余症皆有改善,随方调整继服14剂后痊愈。

按: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“癃闭”、”淋证”等范畴。病机为情志不畅,肝气不疏,气郁化火,饮食不节,湿热内生,下注膀胱,膀胱气化失司,水道不通所致。方中瞿麦、萹蓄清下焦湿热,木通清心火,车前子清热利湿,白茅根、茜草止血通淋,香附、郁金疏肝理气,当归、生地、枸杞养血柔肝补虚藏精,白术、甘草健脾助运,合欢皮养心安神、调畅情志。

4、体会

邵教授津液输布于全身,使全身筋肉皮骨得以滋润,而津液代谢后之水液则下注于肾,经其蒸化,升清降浊。其浊者,再下注于膀胱,成为尿液。膀胱之气主通降,进而排出尿液。如湿热之邪蕴结膀胱,以致升清降浊功能失常,膀胱开合失权。八正散清下焦湿热,使肾气蒸化、膀胱气化之功能得复,使升降有常、小便乃出。而对于不同病症,先要抓住下焦湿热之根本,再根据症状和征候加减与配伍,则可收满意效果。

资料来源:许昌等,实用中医药杂志,年

八正散的临床运用

桦甸市白山镇卫生院陈金禄

笔者多年来在运用本方加减治疗现代医学中的肾结石、肾盂肾炎、乳糜尿效果满意。兹升绍如下:

一、方义解析

本方中用木通、车前子、灯心草降火利水,佐以萹蓄、瞿麦则通淋之力更强,滑石利窍散结,栀子引火下行;佐以大黄苦寒下达,配以甘草和其中气,以防昔寒太过,而临床上大多用梢,取其直达茎中缓解止痛。于是湿热从小便而去,痛淋和尿血也就祛除,故本方是治疗肾盂肾炎,肾结石及乳糜尿等痛的有效方剂。

二、辨证加减

八正散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,为八法中清法而设,在临床运用时可随证加减灵活变通,如小便频数,热涩刺痛,淋沥不畅,同时可见小便色黄赤,大便秘结,发热口苦,舌红苔黄,脉数而热多于湿者,为湿热蕴结下焦,膀胱气化不利。可在本方中加金银花15g,连翘10g,黄芩15g,黄柏10g,以增清热利湿,清热解毒之功效。

若小便涩痛尿色黄赤而混浊,尿中挟砂石或排尿中尿道剌痛,窘迫难忍,或尿中带血,腰腹绞痛脉弦而数,是为湿热蕴结尿路阻塞,不通则痛而出现肾结石症状,则可在方中加金钱草20g,海金砂15g,鸡内金15g,石苇20g,以增清热排石之功。

若小便热涩剌痛兼见血尿者,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,是为热伤血络,迫血妄行而致。可在此方中加生地15g,小蓟15g,藕节15g,白茅根20g,蒲黄炭15g,以增清热凉血止血之效。

若尿道热涩疼痛兼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或有滑腻之物,是为湿热阻滞,下焦气机不利,清浊相混脂液下流,可在方中加黄柏15g,石苇15g,萆薢15g,石菖蒲15g,益智仁15g,以清热利湿分清化浊。

若小便赤涩,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,遇劳既发,是为诸淋日久过服寒凉,久病体虚劳伤过度,以致脾肾两虚,亦可在方中加黄芪20g,人参15g,白术15g,升麻15g等,以健脾益肾寒热并用各建其功。

三、几点体会

1、肾结石、肾盂肾炎或乳糜尿接着祖国医学辨证,在急性期多属于热证、实证,因此在治疗时应侧重祛邪,用一些清热祛湿的苦寒药物,而在病情将愈或病程较长证见形寒肢冷,倦怠乏力等脾肾阳虚之证时,则在祛邪之后在方中投以人参、白术、肉桂、附子、熟地、白芍等健脾益肾,温中祛寒的药物,达到扶正的目的。

2、八正散虽然为清热祛湿的祛邪方剂,但此方仍然还算比较平和,若运用得当,一般服2剂后都有不同程度好转,也有服2剂后证情同前者,此非药不对证。多是病重药轻,继服之即能收效。

3、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病例,亦可配台一些西药治疗。如肾结石在服用本方同时,亦可用阿托品颠茄片,强痛定等药物,以解除平滑肌痉挛而止痛,促进结石排泄,中西药物互相配合,相得益彰。

病案举倒

张某,男,36岁,干部。

于年3月20日晚,突然左侧腰部疼痛,辗转不安,并向阴部放射,并有尿频尿急,尿常规检验,尿蛋白(-),尿沉渣镜检每一高倍规野红细胞3~4个。考虑湿热注于下焦而致肾结石,给予强痛定0.1m1肌注,同时投以八正散加减治之:

木通15g,车前子15g,萹蓄15g,瞿麦15g,甘草梢15g,山桅子15g,灯心草15g,金钱草10g,石苇15g,海金砂15g,鸡内金10g。

同时嘱该患在服用本汤剂后同时服用阿托品片0.9mg多饮水,该患在服用本汤剂之后自觉腰部疼痛部位下移,痛较前略有些减轻,又嘱该患按前方继服2剂后,该患自尿中排出一大米状表面如刺黑褐色结石,痊愈至今未复发。

王某,女,30岁,工人。

于年4月15日来诊,主诉尿频尿急腰痛2天,并伴有发热,尿道疼痛,同时可见口干,舌质红苔腻脉数等证,尿常规蛋白(+),红细胞满视野,白细胞10~20个。按中医辨证诊为热淋,西医拟诊为肾盂肾炎。治以清热解毒,泻火通淋。方用八正散加味治疗。

萹蓄20g,木通15g,精石20g,车前子20g,大黄15g,甘草梢15g,山栀子15g,灯心草2og,金银花20g,瞿麦15g,黄柏15g,知母10g,蒲公英30g。

水煎服,进3剂后主证基本稍失,再进2剂巩固疗效,又嘱服金匮肾气丸1周,痊愈至今耒复发。

资料来源:陈金禄,吉林中医药,年

版权申明:

以上文章仅供学习参考。

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,如果侵权请告知,将下架处理。请勿用作商务用途。

粉丝福利来啦:临证有疑难、临床有瓶颈、思路不畅通、方剂不会用,可以留言,我们会酌情安排相关主题文章推送。

提示:

1、资料是有偿购买的,知识是无偿分享的,欣赏此文欢迎点赞和分享哟。给我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kkmq.com/zzysm/151182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